考研考题更受考研关注。考研初试分为公开课和专业课。考研专业课程的试题非常珍贵,始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准备考研的路上,拿上一年的试题练习,可以查查补漏!山东中工高考特此整理了西安体育学院2022年高考346期综合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词汇表
1.减压反射
当身体的血压突然升高时,通过压力感受器和心血管中枢的活动使升高的血压恢复正常的过程称为减压反射。
2.运动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指身体因过度运动而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是人体运动到一定阶段时发生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3.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是指在长期大量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吸收的氧气量。肌肉群的数量,也称为最大消耗量。氧气量。
4.锻炼心动过缓
有运动员心脏的人一般有静息心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现象,称为运动性心动过缓。
5.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对能量进行有氧代谢(糖、脂肪等有氧氧化)的能力。有氧耐力有时也称为有氧能力。
二、简答题
1.乳酸阈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增加负荷的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负荷时,血乳酸浓度会急剧增加。血乳酸急剧升高的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值”,该点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为乳酸阈强度。
(1)评估有氧工作能力
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是评价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两者反映了不同的生理机制。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用最大摄氧量来评价人体有氧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乳酸阈值的提高是评价人体有氧能力提高的一个更有意义的指标。
(2)为有氧耐力训练制定合适的强度
理论和实践证明,个体乳酸阈值强度是培养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其理论依据是个体乳酸阈值强度的耐力训练不仅可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能量。同时,可以将无氧代谢的比例降到最低。
2.三大供能系统特性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1)磷酸盐系统
也称为ATP-CP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结构上带有磷酸基团的ATP(包括ADP)和CP组成。由于磷酸基团的转移发生在供能代谢中,故称为磷酸盐。
供能特点:代谢底物为ATP和CP,反应过程不需要氧气,供能时间6-8秒,输出功率最大,无代谢副产物。它是短期、大功率运动的主要能量供应系统。
(2)发酵能量系统
也称为乳酸系统。一种能量系统,其中骨骼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催化以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供肌肉在运动期间使用。
供能特点:代谢底物为肌糖原或葡萄糖,反应过程不需要耗氧,供能时间2-3分钟,输出功率仅次于磷原系统,乳酸是一种代谢物导致疲劳的副产品在短时间内产生。, 高强度运动的主要能量供应系统。
(3)氧化能系统
氧化能量系统也称为有氧能量系统。当氧气供应充足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以被氧化分解,提供大量能量。
能量供应特点:代谢底物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反应过程需要耗氧。供能时间长,输出功率最低,产生CO2和H2O。是长期运动的主要能量供给系统。
3.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
正常人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1)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
一般认为是运动负荷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变化所致。然而,对滤膜渗透性变化的解释并不一致。一是由于运动乳酸增加,血浆蛋白量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蛋白滤入尿液;其次,酸度增加导致正电荷增加,使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容易通过肾小球。带负电荷的滤膜进入滤液;三是由于剧烈运动对肾脏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第四,由于剧烈运动时肾血管收缩,血流不畅,
4.极点与二次呼吸机制
长时间剧烈运动时考研体育综合真题,由于内脏功能在运动初期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运动者往往会出现一些非常不舒服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痛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不振,甚至有停止动作的念头等,这种现象称为“极端”。